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例如,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前三个月增加很快,第一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婴儿3-4个月抬头,6-7个月独坐,7-8个月翻身,8-9个月会爬,10-11个月独站;12-18个月独走,24个月双足跳,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1.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其发育速度又因年龄而异,如体格方面,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以后速度减慢,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总体讲,年龄越小,体格增长速度就越快。2.生长发育是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过程,是量和质的展,两者相互联系。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3.各系统的发育速度不平衡,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4.生长发育虽有一定的规律,但有个体差异,因一些因素影响,如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虽有一定的范围,但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必须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影响的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体重
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3.2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除胎便,体重可以暂时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迅速恢复和增长,如10日后继续下降应寻找病因。生后前半年体重呈现第一个增长高峰: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g,4~6月时为 500~600g/月,后半年(7~12月)平均每月增加300g~400g。1岁时体重平均为9kg,1岁到2岁一年中增长3kg,2岁的体重平均为 12kg。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约为2kg。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粗略计算体重:
3月前体重=月龄乘0.8)+3.2KG
4-6月体重=月龄乘0.6)+3.2KG
7-12月体重=月龄乘0.4)+3.2KG或6+(月龄乘0.25)
2-7岁体重:〔年龄(岁)×2〕+7-8
7-12岁体重:〔年龄(岁)×7-5〕/2
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是体格增长的第二个高峰),不再按上述公式计算。
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波动在10%范围左右,低于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应考虑营养过剩。
2.身高
身高指头顶至足底的长度,也是远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身高增长的规律与体重相似。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1岁内增长最快,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1周岁时约为75cm,1~2岁一年中增长10cm,2周岁时约为85cm。2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cm~7cm,故2岁~12岁平均身长可按以下公式粗略推算:
2-12岁身长:年龄(岁)×6+77
或参考身长(cm)=年龄×7+70
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身长平均数的30%以上,则为异常。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个调查,儿童长得最快的是在5月,平均达到7.3毫米;长得最慢的是10月,平均只有3.3毫米。
3.头围
经眉弓的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胎儿期脑发育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正常新生儿头围约为34cm,在生后的前3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6cm,故1周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约为48cm,5岁时约为50cm,15岁时即与成人相近54cm~58cm,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大脑发育不全。
4.胸围
沿乳头下缘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胸围初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约头围+年龄-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