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上经常接触到关于宝宝补钙的问题,缺钙似乎成了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因此我常常这样想,“我出生在70年代,那个年代刚刚解决了温饱,小时候没有补过钙,我的兄弟姐妹没有补过钙,也没有听说我的哪位同学朋友补过钙,以当时的营养条件不补钙,我也没有得佝偻病,也没有影响到生长发育,现在的营养和膳食跟以前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为什么这么多宝宝都需要补钙了呢?”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关于补钙的一些认识。
食物或者营养品中的钙经过消化后变为游离钙,游离钙在人体小肠被吸收,这个吸收过程依赖于维生素D的调解。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很多种类,其中对钙吸收起调解作用的主要是维生素D3。人体维生素D3主要有2个来源,一是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为内源性维生素D3,另一个来源则是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得,动物肝脏、蛋类、乳类都含有维生素D3,而植物性食物中只含有维生素D2,对于钙吸收作用很小。
我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指出6个月以内婴儿每天需钙量约为300mg,6个月到1岁约400mg,1--4岁约为600mg。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由母乳中获得的钙约为300mg基本上能够满足宝宝每日所需,不需要补充钙剂。但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需要经常带宝宝都户外晒太阳,在夏、秋季日光充足的情况下,由皮肤转化来的维生素D能够满足需求。但在北方寒冷的冬春季或南方的梅雨季节,婴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少,单纯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应每日喂以维生素D400IU~800IU(南方400IU~600IU,北方600IU~800IU),早产儿也要加至每日600IU~800IU。对于奶粉喂养的婴儿配方奶中含钙量高于母乳,吸收率低于母乳,但基本上能满足婴儿每日所需,另外配方奶中加入了维生素D3,6个月内也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宝宝每日钙摄入量远远多于父辈们,但却常常有缺钙的表现,究其原因不在于“补”,而在于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指引钙沉积到骨骼。“进化论”认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基因得以保留和延续,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可以认识到母乳基本上是含有婴儿必须的营养成分的。现在一提到营养就认为需要“补”,出现“婴儿都补钙,女人都营养美容,男人都壮阳”的现象,这种不尊重自然规律的现象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造成真正能够促进健康的基因变得不那么敏感,我们需要打个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