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行为包括婴幼儿食物的制备行为、家长的喂养行为、儿童的进食行为和喂养环境。喂养行为分为三型:放任型、强迫型、适宜型。
放任型:喂养人在喂养中完全依赖儿童的个性和食欲进行喂养,放任儿童的进餐行为,让儿童随自己的意愿进食。其结果是增加了营养不良的比例。
强迫型:喂养人在喂养行为中,通过自身示范或采取威胁、提供很多食物等多种措施,帮助、促进儿童多进食。其结果会干扰儿童自我调整摄人量的能力,导致超重或肥胖。
适宜型:能够合理的调节喂养行为,有适度的喂养频率,在儿童进餐中能监护儿童,并尽量不分散儿童注意力等行为。
(1)家长的喂养行为
1)培养孩子喜欢吃各种食品避免形成挑食、偏食、异食、拒食等不良进食习惯。恐新是一种基本的防护本能,这是儿童同环境建立关系时完全正常的表现。一般经过先舔、勉强接受、吐出、再喂、吞咽等,反复5—15次,经过数天才能毫无戒心的享受开始拒吃的食物。家长不能把开始的拒绝视为不喜欢,不再给吃,这会剥夺孩子学习喜欢吃这种食品的机会。此时,家长应耐心地少量多次哺喂,直至孩子适应这一新提供的食品为止。7—8个月后孩子味觉发育了,要进一步调整食物色、香、味、形,这是诱发食欲,保持良好食物兴奋性的营养心理学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营造良好的进餐气氛,首先要有轻松、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餐前要有准备阶段,如和大人一起收拾好玩具、洗手、摆碗筷等;让孩子坐在桌前等待2—3 min,可以说等爸爸来一起吃,这种短暂的等待可控制孩子自身的欲求,提高对食物的期待感,最终享受到全家共同进餐的快乐;饭后要学会谢谢。进餐礼节的培养是重要的,这可加强人际交流,养成社会性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尊重烹调者的劳动、爱惜食物。总之,家庭烹调和家庭进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让孩子享受中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也要从小开始。进餐环境避免嘈杂,关闭收音机和电视机。在进餐过程中父母应注意自已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不在吃饭时训斥、打骂儿童。
3)鼓励孩子自己吃从进入食物添加期开始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自食”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进食。孩子自己进餐从智力开发来说可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精细动作,从心理发育来说可培养孩子自信心,防止偷懒和依赖别人。孩子用双手操作尝试自己
吃,这是一种探索行为,是在学习自立,家长应给予充分的支持。
(2)孩子的进食行为
1)学吃是该年龄段儿童要学习的重点技能,包括学习爱吃各种食物、学习进餐的礼节和吃的技能。
2)自己吃。孩子自己进餐从智力开发来说可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精细动作,从心理发育来说可培养孩子自信心,防止偷懒和依赖别人。孩子用双手操作尝试自己吃,这是一种探索行为,是在学习自立,家长应给予充分的支持。
3)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避免边吃边玩、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定量进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