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是小儿年龄、病种和病情,同时要考虑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的远期影响。
1.抗生素 小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常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儿科工作者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用药指征,更要重视其毒、副作用的一面。对个体而言,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而外,过量使用抗生素还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衡,使体内微生态紊乱,引起真菌或耐药菌感染;对群体和社会来讲,广泛、长时间地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产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临床应用某些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其毒副作用,如肾毒性、对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 短疗程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等;长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哮喘、某些皮肤病则提倡局部用药。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副作用:① 短期大量使用可掩盖病情,故诊断未明确时一般不用;② 较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骼生长,影响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代谢,也可引起血压增高和库欣综合征;③长期使用除以上副作用以外,尚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可降低免疫力使病灶扩散;④ 水痘患儿禁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
3.退热药 一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剂量不宜过大,可反复使用。
4.镇静止惊药 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等情况下可考虑给予镇静药。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镇静止惊药。婴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Reye综合征。
5.镇咳止喘药 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用祛痰药口服或雾化吸入,使分泌物稀释、易于咳出。哮喘病儿提倡局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必要时也可用茶碱类,但新生儿、小婴儿慎用。
6.止泻药与泻药 对腹泻患儿慎用止泻药,除用口服补液疗法防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外,可适当使用保护肠黏膜的药物,或辅以含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制剂以调节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小儿便秘一般不用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和松软大便的通便法。
7.乳母用药 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杨酸盐等药物可经母乳影响哺乳婴儿,应慎用。
8,新生儿、早产儿用药 幼小婴儿的肝、肾等代谢功能均不成熟,不少药物易引起毒副反应,如磺胺类药、维生素K3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征”等,故应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