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剂量较成人更须准确。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1.按体重计算 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可算出每日或每次需用量: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 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须连续应用数日的药,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按每日剂量计算,再分2~3 次服用;而临时对症用药如退热、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病儿体重应以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如体重≤30 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如体重≥30 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3.按年龄计算 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从成人剂量折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故不常用。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还必须与病儿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如:新生儿或小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药物剂量宜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适当增大用量;重症患儿用药剂量宜比轻症患儿大;须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磺胺类药或青霉素类药物剂量也应相应增大。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如阿托品用于抢救中毒性休克时的剂量要比常规剂量大几倍到几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