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维持的。人体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废物,必须排出体外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人体里的废物可分为3类:一类是气体(二氧化碳),由肺经呼吸道排出:一类是固体,如大便经消化道排出;还有一类是液体,如小便和汗液等,这类废物少部分由皮肤和消化道排出,而绝大部分则是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肾的生理作用分泌成尿,尿经过肾盂和输尿管送到膀胱贮存,达到一定容量后,经过尿道排出体外。其中女性尿道专司排尿,男性尿道则还有排精的双重作用。肾脏位于腹腔后上部的脊柱两侧。幼儿的年龄愈小,肾脏相对愈重,新生儿两肾重量约为体重的1/125,而成人是1/220。婴儿期腰部较短,肝脏位置偏低,故肾脏位置亦低,约平第1—4腰椎,2岁以后始达髂嵴以上。由于婴儿肾脏相对较大,位置又低,加之腹壁肌肉薄而松弛,故2岁以内健康小儿腹部触诊时肾脏容易扪及。肾脏由100万一400万个肾单位组成莓个肾单位又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肾小球主要起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而肾小管则是将原尿中的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回吸收入血,形成终尿排出体外,这样来保持人体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肾脏的贮备能力很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只留一侧肾脏的2/3就能维持生命,但小儿这种能力较差。幼儿的肾脏中,不起作用的和不成熟的肾单位还较多,因此幼儿患肾脏疾病将对肾脏的正常发育带来不利影响。输尿管是连接肾盂并将尿液输送到膀胱的管道。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弹力纤维发育较差,易于扩张造成尿潴留及感染。膀胱是一个富有伸缩性的囊状贮尿器官。儿童的膀胱位置较成人高,随年龄增大而逐步下降至小骨盆腔内。膀胱容积在10岁时约750毫升,15岁时达1000毫升,接近成人水平。幼儿的膀胱黏膜比较柔弱,肌肉很薄,弹力较差,所以贮尿的功能差,加之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节作用不健全,不能很好地控制排尿,所以常会发生夜间尿床现象,有些孩子刚进小学时不适应正规的课堂学习,在课堂发生尿裤现象也是常有的事。儿童尿道很短,特别是女孩,尿道外口暴露.又与肛门接近,且尿道表面黏膜柔嫩,很容易受细菌污染。有些男孩有包茎存在,积垢后也易引起上行性泌尿系统感染,因此,保持阴部卫生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泌尿系统疾病。小儿出生后不久即开始排尿,出生后1周内因摄入量少,每日仅5—6次,l周后因代谢旺盛,进入量多而膀胱容量小,排尿突增到20—25次:一般l岁时每日排尿15—l6次,以后可自控排尿,排尿间隔逐渐延长,至学龄前和学龄期每日6—7次。尿量及排尿次数因受气候、气温、饮食、饮水等客观因素影响很不稳定,但一般情况下每日尿量见下表。当学龄儿童每日排尿量少于400毫升;学龄前儿童少于300毫升;婴幼儿少于200毫升时即为少尿,每日少于30—50毫升为无尿。各年龄儿童24小时排尿量为了使小儿的泌尿系统健康地发育与成熟,加强对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与保健,儿童应注意如下事项: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定时作息及参加户外活动,不要限制饮食量,造成人为的尿量减少。应该经常补充水分,喝水太少会使尿液浓缩过度,不利于废物的排出,长久刺激膀胱,会致感染。2保护外阴部的清洁卫生。直接接触外阴部的物品要注意干净(如尿布、卫生纸巾等),不要穿化纤内裤(内裤最好是纯。棉的),以免刺激皮肤,甚至过敏引起外阴炎。内裤要勤换勤洗。每次大便后用干净卫生纸从前向后揩,以免脏物污染尿道口。臀部、外阴要勤洗,但不要用洗脚后的水洗,洗臀部和外阴的盆、毛巾必须专用,切忌与其他的盆、毛巾混淆。3必须注意预防肾炎。儿童平时要防止受寒,冬季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穿衣盖被要适当。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化脓性皮肤感染、猩红热等疾病,应该引起重视,彻底治愈。4注意尿裤子问题。有些孩子刚上小学时会发生尿裤子现象,这是因为孩子不适应课堂学习和情绪紧张所引起,教师要经常提醒他们。5小便检查应注意的问题。孩子若患某些疾病需做小便检查时,最好是留清晨第一次尿;先清洗外阴,保持尿标本的清洁;留尿的容器应清洗晾干;尿留好后应立即送检,不能搁置过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