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家长和周围的大人们造成的,但是大人们始终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
每周三下午,北京儿童医院的陆小彦医生出心理门诊,很多家长早晨就来挂号了,而且经常是到了下班时间还看不完病人。据了解,设有儿童或青少年心理门诊的北医六院和人民医院的情况也差不多。
健康正常的心理是参与社会竞争的基础。因此,如今的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去各大医院为孩子咨询、治疗的家长逐年在增多。可是门诊医生们却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到底谁是“病人”。
陆小彦大夫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父亲给孩子学习造成很大压力,经常对孩子打骂、讽刺、挖苦,久而久之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不与父亲交谈,渐渐产生厌学情绪,直至辍学。最后发展到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只“大老虎”。陆大夫说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她说: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往往把紧张、烦躁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作为家长应在家庭中回到父母的角色,运用迂回的谈话方式,了解孩子心理,以改善其不良情绪。另外,老师与家长都不应把分数作为惟一标准,应发挥其潜能,改以往“取长补短”的教育方式为“扬长避短”,教育更要“因人而宜”。
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的许天红大夫很无奈地说,现在很多孩子的心理疾病是由周围的大人造成的。但是,大人们却始终认识不到这点。很多孩子家长经常在听到医生的这类诊断后愤然离去,甚至认为医生有病。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能较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他就接待过这样一对父子。家长从孩子5岁时便逼他学琴、学画,孩子一旦偷懒便挨打,甚至还曾被打骨折过。他越逼孩子越发失去自信心。后来一起来到医院。当许大夫指出是家长的问题时,父亲后悔地说道:想为他好,但害了他。现在,这个孩子经过治疗,恢复了自信心,还考上了大学。许大夫强调:打骂、溺爱等不良模式都将影响孩子心理,另外,孩子非常需要鼓励和肯定,但老师、家长在这方面做得都很欠缺。
在采访中,笔者在北医六院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母女俩前来心理咨询,医生同孩子谈完后,又把母亲叫到了诊室里。孩子说:父母总是让她做一些她不愿做的事,她很不情愿。她为自己不是机器,这样下去她觉着和父母越来越陌生。正说着,她母亲从诊室里出来了。她抚着孩子的头,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上了一课,是我的错。”女儿只说了句:“我原谅你”随即投入了母亲的怀里。
“解铃还需系铃人”,看来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