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小儿期常见。
一、临床表现
1、发热:绝大多数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热型不定,热程数日至数周甚至长达数月。发热虽高,中毒症状却较细菌性咽炎为轻。
2、淋巴结肿大:每一病例均有,为本病特征,主要累积双侧颈部淋巴结,双侧可不对称。其他各处淋巴结也可肿大。
3、咽峡炎:80%患儿出现咽痛或咽颊炎症状,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可有渗出或假膜。
4、肝脾肿大:见于70%病例,多出现于发病第一周时,可有肝功能异常,黄疸少见,重者可发生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
5、皮疹:可出现斑丘疹,多在病程第4-10天出现,应用氨苄西林钠后皮疹出现率高达90%。
二、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异常淋巴细胞10-90%,呈泡沫型,不规则型和幼稚型,发生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加,免疫异常可导致粒细胞缺乏或血小板减少。
2、EB病毒抗体测定:以下结果如出现一项或多项,即为本病急性感染的指征:1)抗VCA-IgM抗体滴定效价1:10或更高;2)抗VCA-IgG抗体效价在1:320或更高;3)抗EA-D抗体效价在1:10或更高;4)血清中未出现抗EBNA抗体。
3、血清嗜异凝集反应:一般认为1:40以上即为阳性反应,1:80以上更具有价值。于起病5天后即可呈阳性反应,2-3周达高峰,可持续2-5个月。但有10%患者始终阴性,尤其是5岁以下小儿。
三、并发症:本病为全身病毒感染性疾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
1、血液系统:可有Coomb's试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出现于病程的1-2周,且大多可在1个月内停止发展,另可发生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全血细胞减少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神经系统:0.37%-7.3%患儿可出现此类合并症,症状差异很大,以横贯性脊髓病为最严重,其它如小脑病变、脑膜、脊髓、颅神经和周围神经都可能受累而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3、消化系统:肝功异常多不严重,可有黄疸,曾报告有肝坏死,自发性脾破裂,食道静脉曲张。
4、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梗塞,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喉部水肿,肺炎,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等。
5、心脏:心电图非特异性T波改变或轻度传导异常,心肌炎和心包炎少见。
6、眼部:可并发结膜炎,视神经炎,偏盲,斜视,眼睑下垂等。
7、泌尿系统:血尿,蛋白尿,肾炎,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8、其他:慢性疲劳综合征,中耳炎,腮腺炎等。
四、治疗
本病常为自限性,若无并发症,则大多预后良好,病程约1-2周,但也可反复,少数患者恢复缓慢,可达数周甚至数月之久。目前本病尚缺乏特异性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加强护理,避免严重并发症。
2、抗病毒治疗:病毒唑10-1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5-7日;阿昔洛韦5-10mg/kg.d,溶于10%葡萄糖100ml中静点,疗程5-7日;重症可用a-干扰素100万μ肌注或溶于10%葡萄糖100ml中静点,疗程5-7日。
3、对症:退热,止惊,镇静,保肝治疗。对重症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可短期应用激素,经济条件好者可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天。伴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忌用氨苄青霉素,(因用后皮疹发生率可达95%),可选用青霉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