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咨询:我的孩子,男,11岁。平时遇很小的事都会紧张,睡觉怕尿床,考试怕成绩不好……这是一种什么病,怎么治疗?
专家解答:根据孩子母亲所主诉的情况,临床首先考虑为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一般的焦虑紧张是正常的,对人有唤醒作用,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是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则是一种不良情绪状态,它会使人丧失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自信心,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严重者还会导致诸如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慢性疾病。
通常孩子容易焦虑的情况有:
1,学习没有把握,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对自己没有信心;
2,交往退缩,担心老师同学不喜欢自己,担心出错受批评,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如早晨反复检查自己是否忘了写作业、多次问家长自己是否带齐了学具等;
3,依赖家长,担心父母上班会出意外,不愿和父母分开,阻止家长外出;
4,,担心做不好事情,不愿尝试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5,,担心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个孩子的情况属第1和第5种,而“害怕尿床不敢入睡”应首先了解孩子是否有尿床的情况,若有,应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若现在没有这种现象,只是孩子多余的担心,则是焦虑的表现。
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个体因素。如孩子本身的神经气质类型,性格倾向。焦虑的儿童其神经类型多为弱型,表现为自卑,对别人的言行非常敏感,防卫心理强,意志薄弱,情绪易激惹等。其次是学校因素。现行的应试教育,学习压力过重,加上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得不为考试分数焦虑。有的老师教育方式过于简单,比如斥责、体罚、挖苦等,使学生担心因犯错误而受罚。三是家庭因素。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孩子缺乏自信,时刻担心被罚,整日提心吊胆;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比较自卑、多疑;家长的过分关注和过度保护及家长本身的焦虑情绪也都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副作用。针对这些情况,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用科学的育儿方式,并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从小就要让孩子逐渐地学习整理书包,洗手帕、鞋袜,收拾自己的房间,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注意让孩子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地引导孩子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家长在孩子手足无措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孩子信心不足时,给予积极的支持,让孩子尝到独立解决难题的甜头,这样他们的依赖行为势必逐渐减少。
2,培养孩 子坚强的 个性品质。适当的给孩子出点儿“难题”即“挫折教育”,引导孩子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一切得失,心胸要开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认真思考解决的办法,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担心上。认真对待别人的批评,把它看成一种激励的力量。但要注意,家长要把握好“度”,即“难题”不能过难,如果孩子总是遇到凭借自身能力解决不了的难题,总是遭受挫折,则可能减弱孩子的独立行为。
3,在学习上,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学习成绩只是对学习掌握情况的一个评估。成绩不理想,家长要辅助孩子调整学习方法,找出不足,加以改进,而不要一味地指责,打击其积极性。
4,引导孩子与性格活泼、思想积极的伙伴交往。祛除孤立的心态。同伴积极的处事方式、乐观的心态所产生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5,不断改善学校教育。学校要为孩子建立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杜绝损伤孩子自尊心的言词和体罚。
6,,改善家庭环境,为孩子建立起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言行举止、处事态度,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同时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切合实际,符合孩子的愿望和特点,多理解孩子,体谅孩子的苦衷。当孩子出现过度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就诊。对于一些重症患儿,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十分必要的。